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有關聯合王國脫歐

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cjqdennis1988/posts/10153927240648580?notif_t=like&notif_id=1467024015068317


脫歐這件事情讓我第一次覺得「恩好像有點嚴重耶」,所以花了一些時間看了文章整理了一些想法。
因為廢話很多,所以先講結論:
關於英國,我覺得大概就是乖乖接受事實,讓蘇格蘭獨立、愛爾蘭統一,專心處理脫歐衝擊。Johnson還有Farage就讓他們玩,他們爆掉之後再來想後悔了要怎麼辦。
 
對我來說,二十世紀是1945年才開始的,美國霸權的建立,古典音樂的衰微,歐洲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走向統合,共產世界的擴張與崩毀,殖民地的抗爭與獨立。七十年過去了,絕大多數的殖民地獲得獨立,共產世界全面崩毀,現在二十世紀只剩下掙扎中的美利堅帝國還有歐盟。
 
美國走向孤立主義,英國淪為名義上的世界大國,歐盟陷入永無止境的內耗,對於我們來說,絕對是災難。畢竟雖然不總是讓人滿意,但沒有這個戰後體系,臺灣連政治實體地位都沒有。
 
當然,客觀上來說,這種災難不太可能不被控制。雖然美國國內仍有人叫囂墨西哥應該自己付錢在邊境蓋圍牆、日韓應該要負擔美國駐軍軍費否則就走人、穆斯林不要進來美國等等,但考量到美國在全球能源以及金融等領域上的絕對優勢,某些讓人嗅出孤立主義味道的政策宣稱應該很難讓美國走回戰間期那種孤立主義,躲在自家讓自己重新偉大。
 
只不過,聯合王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讓我們知道世界不總是往維持既有體系前進的。那種精巧甚至奸巧的國際體系,已經很難召喚穩定的支持者。
 
先讓我們預設一個奸巧的國際體系,一個擁有蘇格蘭與北愛爾蘭的聯合王國,在歐盟內取得特殊地位,讓他可以一方面取得歐盟市場,二方面又可以在歐盟內運作,「在歐盟旗下打歐盟」,已精巧的權力平衡讓歐盟不要為及聯合王國的國家利益。
 
聯合王國就可以利用這個有彈性的歐盟會員身份,勻出資源留住蘇格蘭跟北愛爾蘭,保持跟美國的特殊戰略關係,制衡歐盟整合,幸運點還可以用大英國協製造全球強國的假象。(例如在某個太平洋小國主導紛爭調解)[1]
 
事情不是我這種蠢人想得這麼簡單的。聯合王國這次公投結果決定脫離歐盟,就是一次精巧外交設計被打臉的明證。
 
面臨黨內外日漸強大的脫歐聲浪,(現在準備下台的)聯合王國首相Cameron做了兩件事,與歐盟達成聯合王國特殊地位(Special Status)協議還有承諾並實施脫歐公投。[2][3] 在特殊地位協議方面:
1. 聯合王國不用協助歐盟負擔難民問題
2. 移民問題上聯合王國可以採取較為緊縮的政策,例如延緩移民享受社福年限等等。
3. 聯合王國仍然留在歐洲共同市場,但歐元的問題歐元區解決
4. 確保聯合王國國會的權限,回應國內對於布魯塞爾當局的不信任。
 
拿到這份協議之後,Cameron就很高興的以為大家就會覺得跟歐盟在一起就是可以享受同居的甜蜜但不用負擔婚姻的重量。但很多時候,折衷派往往是死最慘的,因為往往很難取得自己人的全力支持,又無法堵住反對派的嘴。
 
然後就形成了很有趣的分裂。[4] 英國對於歐洲的疑慮有著長久的傳統,但他本人其實很長的時間與歐洲是整合在一起的,例如英國國王有時候會叫囂著大家都是天主教歐洲的一份子啊、英國國王用複雜的繼承權主張自己是法蘭西國王啊(某個島國也會宣稱自己是某個大陸國家的正統統治者,但條件完全不一樣)、諾曼地公爵一發現自己媽媽那邊有英國國王血統,就趁人家內亂趕快登陸打爆本土勢力建立外來政權,君臨七大王國這樣。
 
只不過當英國在大陸被打臉,自己慢慢在海外賺爽爽之後,對於歐洲逐漸採取較為獨立的姿態。接連在海上打爆西班牙還有荷蘭之後,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大英帝國逐漸形成。用精巧到奸巧的外交政策與軍事策略,擔任離岸平衡者(offshore balancer) ,拿破崙竄起就加入反法聯盟、德意志帝國耍中二就跟法國俄國搞協約國。希特勒暴衝、張伯倫在慕尼黑被打臉後,外交手段的平衡徹底失敗,二戰押身家反擊不姑息,半殘之下打贏後,稍微整理一下繼續跟法國德國玩權力平衡,在歐盟內當臥底。但歐盟很不幸的整合越來越深,加上法國逐漸自爆,這種快樂的權力平衡姿態似乎也越來越難用。
 
回到聯合王國國內,保守黨內留歐派著重歐盟市場、脫歐派卻覺得歐盟侵害了王國的主權還有移民政策,工黨內留歐派似乎覺得可以跟歐陸的左派一起改革歐盟對抗保守派,但另一方面脫歐派卻反感於歐盟的官僚。英國獨立黨則是抓住了英格蘭基層對於移民的疑慮,還有帝國榮光被歐盟官僚拖累的心理。
 
所以當我們在酸聯合王國的人在選完才google歐盟是什麼的時候,可能要考慮更多層面的問題。當你的國家這一兩百年有著光榮的獨立傳統,當你準備退休時發現國家財政被一個官僚綁架、一堆歐盟移民爽領稅金堆成的社會福利、成千上萬的中東移民在加萊海岸虎視眈眈。光是這些「印象」就足以讓人懶得google歐盟是什麼就跟著Farage 投下脫歐票。
 
然後就是倫敦的覺醒青年還有金融業者崩潰、蘇格蘭國家黨跟北愛爾蘭新芬黨推動獨立、英鎊崩潰而被拿來避險的日圓躺著也中槍、歐盟看到苦心挽留的聯合王國還是決定落跑所以怒嗆要走快走等等新聞。
 
但我大概有三件事情想要講:第一,我們不能忽略非同溫層面臨危機時的反射反應;第二,你越想要回到過去就越無法回到過去;第三,歐洲整合是個好主意,但歐盟體制是個失敗的設計。
 
第一,不能忽略非同溫層面臨危機的反射反應
 
在同溫層當中,我認為我們越來越孤立那一群面對問題只想要回到過去的人們。戰後第一代面臨戰爭,重建獲得經濟繁榮的成果,現在退休回味著圓滿的人生。戰後第二代成為現在社會的主導份子,他們已經無法用第一代的發展邏輯去面對現在的挑戰,但他們腦中也只有過去的解決方法。第三代一踏入社會就發現既有體系的不友善與崩潰的危機,但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勞無功,而且還被罵草莓。
 
在台灣就是經濟不好就找孫運璿李國鼎、蔣經國時代大家努力奮鬥不管政治好棒棒。在英國就是我們加入歐盟之後過得越來越糟、移民在那邊搶我們的工作、養那麼多非我族類是要我拿不到退休金嗎?我們不是大英帝國嗎怎麼現在都在幫歐盟擦屁股自己越過越慘?
 
為什麼我才進社會就發現自己只能當魯蛇?為什麼老賊不死光光
為什麼我奮鬥一輩子卻好像拿不到退休金?為什麼憤青只會搗蛋
 
越來越多世代戰爭的論述,但我們要如何去處理那些對於美好過去的幻想呢?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一方面讓上一代拿到退休金獲利了結趕快退休度假,另一方面讓這一代有足夠的火力去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即便同溫層內有在深厚的論述,仍然無法去回應這些想要回到過去的人的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要怎樣用新方法解決新時代的問題,只能很反射的回到舊方法。(當然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說有人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啦,但我不想扯遠到無聊的問題)
 
最政治正確的方法就是溝通,把彼此的歧見拿出來講,用溝通來討論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去消除支持與反對陣營間在各種理解上的落差。但這方法超難,不是每個人都跟苗博雅一樣有耐心。
 
另一個方法就是羅馬人的方法,遇到這種人就是撒麵包跟開競技場,「噢你看皇帝讓我們過爽爽所以三小蠻族政策沒差啦呵呵」。但現在聯合王國沒有這種本錢,反恐戰爭並沒有帶來相當成果,相反的卻帶來更多對恐怖攻擊的恐懼;歐盟的經濟與、財政與貨幣問題加深了對於歐洲整合的疑慮。
 
你沒有實績,就算小羅斯福上身都沒有辦法去讓人民克服恐懼啦。而且這種人你越罵他越不理你啦,然後就是同溫層越來越厚,只能等人家死光光。
 
第二,你越想要回到過去就越無法回到過去
 
但為什麼我都單方面講這種回到過去的心態不好,而沒有從另一方面指責年輕人草莓呢?一方面我相信面對新挑戰是無法用舊方法的,另一方面是新問題很難只用舊方法解決。就算李國鼎復活也不可能複製台灣經濟奇蹟,他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如果對於過去的想像是基於美好的帝國過去的話,例如帝國當年「對歐洲可以平衡權力、對內部維持聯合王國團結」。雖然很多英格蘭人對於蘇格蘭跟北愛爾蘭並沒有什麼感情,就像許多人一天到晚講台澎法理建國把金門馬祖當外國一樣。聯合王國的分裂,大概就跟神流血一樣,神不會因為這樣死掉,但卻會讓人懷疑神也是凡人。變成英格蘭王國的聯合王國,是否足以繼續維繫搖搖欲墜的大英國協?是否被國際社會上繼續認為是個全球大國?(這段話當然完全從英格蘭角度出發的)
 
不過仔細想想,人家要走你就讓人家走,英格蘭本身應該還是有辦法挺過去的。所以現在來看一下對於英國獨立過往的美好想像。
 
去除帝國的假象,獨立自主的英國的確是個優秀傳統。但在大英國協衰落,又失去對歐洲指指點點的機會,以及被歐盟落井下石後減損廣大市場的影響力,獨立的英國必須獨自去面對。
 
例如讓投資人相信不用逼經營階層把倫敦總公司移到法蘭克福。
 
然後開始上網google歐盟是什麼東西。
 
這樣可是不夠的啊!
 
可能會有很多人用台灣來講。但全世界大概只有民國遺少會覺得台灣可以像英國那樣對於中國指指點點,更不要說我實在很難想像中國內部有哪兩個國家可以像德法那樣讓台灣來玩權力平衡。
 
覺得哪裡怪怪的嗎?讓渡主權之前,要先是主權國家啊!中國不是國家間的聯盟,而是「一個國家」耶,要拿歐盟比中國,你先讓中國分裂成好幾個獨立國家再說。
 
對,你要拿歐盟模式來打臉台灣獨立是不可能的,要支持歐盟模式請支持台灣獨立,還有讓中國分裂並與其他亞洲國家建立更為友善的外交關係。
 
即便如此你都還是無法拿歐盟去酸亞洲,因為其他條件根本不一樣啊。
 
第三,歐洲整合是個好主意,但歐盟體制是個失敗的設計
 
歐洲整合有很多好處,這邊我不想講。但歐盟體制亂七八糟是值得拿來處理的。
 
先從國家層次講。一個奸巧的權力平衡體系,你要英國、德國、法國都是好棒棒的大國,大家一起在歐盟內玩權力遊戲搞平衡,讓小國也有發話權,大家一起玩外交。
 
可是現在法國不知道在幹嘛,德國當救世主當得很開心,然後歐盟又一大推非民選官僚還有不知道從哪邊竄出來的「專家」在主導政策。遇到這種體制我想非常難幫忙辯護。
 
失敗的權力平衡、失敗的聯盟體制,你是要怎樣聯合歐陸的社會主義者一起推動改革?
 
要讓聯合王國可以在歐盟內過爽爽,享受共同市場但不建立政治共同體,你必須要讓歐盟成為一個穩定的機制。在東歐還有北非中東建立緩衝區(例如烏克蘭或土耳其),把外界的問題鎖在緩衝區,雖然以鄰為壑但你至少可以告訴大家團結是好事、花點錢支援周邊國家是有成果的。
 
但Sarkozy的地中海聯盟爆炸,阿拉伯之春後北非國家只有突尼西亞勉強成功,埃及哭哭,利比亞根本總崩,ISIS起來之後土耳其根本拿翹無法控制,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拿走克里米亞到現在還沒爆掉等等。這些讓緩衝區根本無法建立,結果就是各人造業各人擔,歐盟無力維持區域秩序,讓大批中東難民湧進來。
 
你沒辦法維持周邊國家穩定,也無法建立緩衝區以鄰為壑,結果就是像現在一樣忙到焦頭爛額內外受敵。
 
另一方面,歐盟體制的民主赤字也讓歐盟只能依靠還沒爛掉的德國獨撐。歐盟直接民主機制少得可憐,歐洲議會沒有充足的立法權,歐盟理事會還有執委會主席欠缺民主正當性,執委會裡面一堆專家訂出密密麻麻的守則,但規範制定的民主程序卻殘缺不堪。
 
這種歐盟體制可以讓人民信任,除了不團結會死的連帶外,能夠持續下去真的是奇蹟。
 
我覺得啦,真的只是我覺得,既然法國弱掉、南歐爆掉,歐盟要存活大概就是南歐誰再破產就把誰趕出去讓他們自生自滅,荷比盧德法自保外把東歐穩下來,讓捷克跟匈牙利乖一點,站穩腳跟再來想一想怎樣收復南歐跟英國。
 
依靠整合的善意跟理念很難成事。
 
覺得善意可以吃的只有經歷過經濟奇蹟的老人而已。
 
最後回到英國,我覺得大概就是乖乖接受事實,讓蘇格蘭獨立、愛爾蘭統一,專心處理脫歐衝擊。Johnson還有Farage就讓他們玩,他們爆掉之後再來想後悔了要怎麼辦。
 
----
[1] 有關大英國協影響力的討論,可以參閱陳岱嶺的《日不落的大英國協?從殖民連帶,到全球治理的轉型嘗試》。
http://goo.gl/wzuAvG
大英國協面臨區域整合的強化,還有會員間過大的差距,已經很難在許多國際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西非事務上不及西非經濟共同體)。當然,在環境等議題或是區域整合不強的地區裡,大英國協還是有機會發揮積極功能。
 
[2] 有關聯合王國脫歐中支持反對兩派的疑慮點,還有歐盟本身的問題,想要趕快列爭點的(例如移民社福讓英國人很不爽之類的),或者是想要看Cameron跟Johnson政治情感糾葛的,可以參見張福昌的《牛津雙雄對決:脫歐引爆保守黨權力內戰》。
http://goo.gl/uzbPPg
 
[3] 蕭伶伃的《去留之間:大英帝國夢潰堤前的最後囈語》很完整的盤點了各派的考量,例如Cameron的修正式保守主義、Johnson對於英國獨立自主的堅持、Theresa對於歐洲人權公約的反對、英國獨立黨成長背後的政治心理、被Cameron綁架,但希望藉由支持留在歐洲進一步推動改革的工等等左派等等。
http://goo.gl/tscH0H
 
[4] 有關聯合王國對於歐洲整合疑慮的歷史因素,還有留歐脫歐各派考量重點,可以參考Robert Tombs的 “The Long Road to Brexit” 這篇讓我乖乖慢慢唸完英文文章而不是看段首標題句速覽。
http://goo.gl/oHtm7n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還願型素食者的一百道菜單


disclaimer: 我請客不會請素食餐廳XD
第一道: PALM pasta & Risotto義式料理四季彩疏義大利麵

因為去年年底承蒙董部長還有改題老師不嫌棄,小弟有幸考上律師,從此也展開了一個月的吃素還願之旅。在過去的兩個禮拜裡,我嘗試了許多家非素食餐廳所供應的素菜。(不知道為什麼,有種去素食餐廳就投降了的感覺) 波上來跟各位還願者分享,同時也希望可以讓大家去餐廳時也可以考慮無肉類的食物XD

PALM pasta & Risotto在六張犁捷運站旁邊,素菜只有這道四季彩蔬義大利麵。波菜燉飯不是素的,他有加培根,而且連醬汁都是用培根提味的。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問過店員。

這家店的義大利麵就是傳說中間有心,口味偏鹹的義大利麵,跟鄉民自己在家煮的比較不一樣。麵的口感搭配醬汁很有滿足感,番茄、花椰菜、堅果的天然香氣也沒有被醬汁壓過去,讓整體風味有所平衡。

價錢200左右,位子有點少,是個可以放送休息的小店。

原載於 2014.1.9 臉書

編按:最後這個系列只出了一道...



小涼院・萬丹紅豆






















--------

1. 燉得爛熟的紅豆搭配低脂牛奶,佐桂花蜜

因為紅豆容易造成過分的飽足感,因此除了霜淇淋本身不太甜,而依賴桂花提味外,也用上低脂牛奶,讓整體呈現較為爽口。

紅豆的味道被完整提粹出來,跟桂花蜜也是絕配(吃得到桂花)。用桂花平衡紅豆的飽足感,而其清香又不會蓋過紅豆本身的香氣,一入口仍是熟悉美好的紅豆滋味。

有前五名實力

2. 昨天有人說滋味像小美冰淇淋,老闆很受傷。

3. 「你先吃一口看味道怎樣」
「我想先拍照」

正港霜淇淋融化有夠快

原載於 2014.4.5 臉書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美食與天國之門:搶救!搶救!(Raw Cafe)

對我而言,對一個食物最好的讚美,就是把食物名稱專門留給當下所吃到的,其餘只是模仿物。
前幾天我在科技大樓捷運站附近吃了法式土司,讓我決定把其他的法式吐司稱之為「抹蛋液的烤吐司」



我拍照技術很爛,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個蛋汁閃耀光芒的畫面;以及吃下去會讓你看到天堂之門的感覺。



這麼好吃的法式土司,為什麼要告急呢?因為我每次經過,都只會看到一桌客人QQ 但這真的是一家很好吃的法式吐司,超級、超級不希望他倒的。


今天要去吃的時候又發現他縮短營業時間到晚上八點,不禁讓我對這家店的未來感到憂心。
最近大家流行不干涉他校內政,但我就是要干涉這家咖啡廳啦!因為他的法式吐司超好吃,就算有其他更好吃的法式吐司,但能夠在台大後門附近吃到的,只有這一家。
這真的是一家很好吃的法式吐司,而且店員養的狗很可愛。


請不要讓這家店沒錢買飼料(咦)
— 在 Raw Cafe 

原載於 2014.8.12 臉書

美食與天國之門:如果這一切終將逝去 (自然醒咖啡公寓)



對我來說,通常很難形容一道菜有多美味。口感往往就是那樣,直接讓你的神經告訴大腦「這東西很好吃」。

但我們在形容的時候,往往會用很多詞彙去描述他。以我剛才吃完的蘋果派為例,有香草冰淇淋、酥皮、烤熱的蘋果、撒上的肉桂粉跟淋上的巧克力醬。

但如果用一句話去形容,蘋果派來到這個世界上,告訴我們的就是「掌握矛盾在瞬間的平衡」。

一般而言,用矛盾來提升美味是很常用的手法,例如火山咖啡、冰淇淋布朗尼、任何外酥內軟的食物等等。但蘋果派用剛出爐的內餡搭配剛從冷凍庫挖出來的冰淇淋;用軟爛的蘋果搭配酥脆的外皮。口感上雙重的矛盾,讓蘋果跟肉桂的完美搭配更完美的被凸顯出來。

這些矛盾的口感,只能在剛出爐的幾分鐘內保持完美的平衡,隨後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一樣,注定走向崩潰。酥皮會吸收水氣、冰淇淋會融化,然後只剩下蘋果與肉桂撐場面。而就在這命定的結局發生前,我們只能如此阻止它:

把握時間吃下去

如果這完美的平衡終將崩潰,對我們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感官,把握他最美好的這個瞬間。「我沒有辦法播回時針的走向,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他向前」再過幾個月,碇源堂司令就會在對戰使徒時說出這句話,他在1996年就已經這樣決定了,沒有轉圜的餘地,但我們只能向前。

我剛才到底寫了些什麼

原載於 2015.1.10 臉書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憲改與司改

現在想起來,我滿常造口業的,最常造的口業之一大概就是「清洗最高法院跟最高行政法院」。這裏當然不是指學史達林把人都槍斃或抓去西伯利亞,而是我國的司法在結構上需要徹底的改革。
目前我國的司法院由大法官兼任司法院正副院長,大法官職掌憲法解釋,司法院同時掌有司法行政的權力,也就是人事考核、預算、行政命令規則的制定等等。審判則是交由最高法院跟最高行政法院以及其他法院來作。
這種司法行政兼辦憲法法院的制度,的確是獨步全球,不過司法行政給普通法院或憲法法院來管,似乎也只是制度選擇的問題。(雖然只有我們這樣選)但憲法法院是不是真的能夠承擔司法行政也是個有趣的問題。(精確的講法應該是負責司法行政的機關裡面兼辦憲法法院,而我國學者也很給面子的把司法院大法官們稱為憲法法院)
我國憲法制定之初,所模倣者應是美國的最高法院,將司法權通通交由司法院處理。只是行憲沒幾個月,便在最高法院與行政法院的反對之下喊停,以一紙行政命令讓這兩個審判機關獨立存在(當然在文義解釋上這的確有合憲空間存在)。而司法行政與憲法法院並存於司法院,也讓普通法院與憲法法院的競爭變得更為複雜。
對我而言,憲法法院所扮演的不是一個純然的審判機關,他所扮演的權力分立制衡的角色更加明顯,這當中的理路我目前還沒能梳理得很清楚,但如果能將司法行政與憲法法院分立,讓司法行政接受更為完整透明的監督,並且除去法院法官獨佔,對於司法改革的進一步推展應該有所助益。
此外,從韓國的例子顯示出來,最高法院法官採政治任命,由總統提名國會同意,似乎可以增加法院的課責性與透明度。司法行政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指定一名最高法院法官擔任首長,讓經過政治任命的法官職掌 司法行政,也讓司法獨立之餘多了一份民主正當性。
雖然還是很淺層的想法,但建構獨立的憲法法院,最高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雖然仍應從其他法院法官選任升遷,但似應經過總統提名與國會同意,同時讓司法院的組成更為多元,納入律師與學者,並建立公開透明的合議決策機制,似乎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片面宣布獨立、西洛錫安問題與原住民族議會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我原本的碩士論文主題是「片面宣布獨立」,講白話就是不跟原本的中央政府講好就自己宣布獨立。因為覺得寫完實在不知道可以幹嘛,所以半路出家跑去寫媒體管制。果不其然被資料海淹沒,一個月內要寫完覺得很崩潰。
但在今天換眼鏡之後,突然想到這種題目還是有辦法回饋給我國。(可能是眼睛解析度上升之後,腦袋運作速度也上升了)
片面宣布獨立,進一步牽涉到的,其實是地方與中央之間的主權安排。目前出現許多將主權多層次切分的替代方案,當中也有許多問題。最有名的就是蘇格蘭的西洛錫安問題。
這個問題起自一個蘇格蘭選出的大不列顛國會議員的疑問:「如果大不列顛權力下放,那麼為什麼蘇格蘭議員可以決定與蘇格蘭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英格蘭事務?」英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一、減少蘇格蘭在中央國會的代表席次,同時增加蘇格蘭議會的權力
二、立法禁止蘇格蘭選出的議員決議純英格蘭事務(或純威爾斯事務)
三、直接成立英格蘭議會


西洛錫安市徽(picture credit: wikipedia)

最近因為蘇格蘭獨立失敗,大不列顛首相就曾經嗆說蘇格蘭在機歪下去,就成立英格蘭議會架空大不列顛議會。
英格蘭議會多嚴重?大概就跟臺灣省說跟台灣省有關的事情都交給台灣省議會決定。當然這樣英格蘭很爽啦,然後大不列顛王國聯邦化。
只是英格蘭議會要不要有個英格蘭首相?有時間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普魯士的首相與德意志帝國總理之間的關係。
主張片面的分離權,時有候就是覺得這種唧唧歪歪的安排太麻煩,直接獨立就好。但這種多層次的主權安排,還有憲法條約化的趨勢(憲法不是壟斷性的主權規範,也可以成為不同行為者之間的主權條約,例如丹麥跟格陵蘭)
這種憲法條約化的趨勢,另外一個運用場域就是國家與其第一民族的關係。許多國家的主要構成組群往往是移民,例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等。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族,往往在強大的移民潮下成為被邊緣化的魯蛇。近幾年來這些白人移民逐漸良心發現,除了道歉之外,也開始積極恢復原住民族的權利。在名稱上也有了將之稱為第一民族的用法。
回到臺灣。近來修憲風潮之下,白浪與原住民族之間的關係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有許多人靠腰原住民族、東部、外島的超額議席太多,讓中國國民黨作再差都可以贏在大選起跑點。
但回到更為根本的問題,究竟在臺灣這個主權國家裏,制度設計上應該如何反映出原住民族的位子?從現在的基本國策列完就裝死,到原住民族建國的光譜上,究竟可以有怎樣的建構?
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這個世界上對於主權的挑戰,不管是片面宣布獨立或者是西洛錫安問題的減輕,應該都可以對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的關係有更為靈活的想法。例如原住民族議會的建立,將原住民族事務由中央立法院大幅度下放、建立原住民族國家,再與台灣政府重新談判主權事務的安排等等。
當下原住民族自治條例,連部落的法人地位都不願意給予,讓這些實際上推動原住民族事務的重要團體無法在法律制度下參與政策。這種消極態度,與其說是循序漸進,不如說是逃避問題。
正如同憲法的修正不能是菁英的權力交換,我國在第一民族事務上,也不能進行單純引進比較法,而更應該貼近不同事務的相異決策機制。
第一步或許就是賦予部落法人地位,並且逐漸將政務由現有的政府體制移交部落,並在這個過程中協商適當的主權安排與紛爭解決機制。